艾滋病患者常见的皮肤症状通常包括口腔念珠菌病、带状疱疹、细菌性皮肤病、脂溢性皮炎以及卡波西肉瘤等。由于免疫系统受损,患者皮肤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或出现异常增生。
1、口腔念珠菌病
表现为口腔黏膜覆盖白色乳凝块样斑膜,可能伴随灼痛感。这是由念珠菌过度增殖引起,需遵医嘱使用氟康唑片、制霉菌素含漱液等抗真菌药物治疗,同时需加强口腔清洁。
2、带状疱疹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激活导致,皮肤出现成簇水疱并沿神经分布,伴有剧烈疼痛。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片、泛昔洛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辅以镇痛治疗。
3、细菌性皮肤病
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脓疱疮,表现为皮肤脓疱或糜烂面。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菌药物,严重时需口服抗生素。
4、脂溢性皮炎
多发于头皮、面部等皮脂腺丰富区域,出现红斑伴油腻性鳞屑。可遵医嘱使用酮康唑洗剂、氢化可的松乳膏等药物控制炎症,同时需调整清洁频率。
5、卡波西肉瘤
属于艾滋病相关恶性肿瘤,皮肤出现紫红色斑块或结节。需通过化疗、放疗或免疫调节治疗控制病情,常用药物包括长春新碱、干扰素等。
艾滋病患者出现上述皮肤症状时,应及时进行HIV病毒载量及免疫功能检测。日常需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抓挠破损部位。所有治疗均需在感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方案,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