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急性期症状通常出现在感染后2-4周,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咽痛等。由于这些症状与其他疾病相似,需结合高危行为史及实验室检测综合判断。
艾滋病急性期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多为持续性低热或中高热,体温可达38-40℃,可能伴随盗汗、畏寒等表现。其次是皮肤症状,约50%-70%患者会出现红色斑丘疹,多分布在面部、躯干部位,通常不伴瘙痒。约40%患者可触及颈部、腋窝等部位淋巴结肿大,质地较韧且无压痛。此外,咽炎引起的喉咙疼痛、吞咽困难也是典型表现,常伴有口腔溃疡或黏膜白斑。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肌肉关节疼痛、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这些症状通常持续1-3周自行缓解。由于上述症状与流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疾病高度相似,仅凭临床表现无法确诊。若发生无保护性行为、血液接触等高危暴露后出现此类症状,建议在窗口期结束后进行HIV抗体检测或核酸检测。日常应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物品,发生暴露后72小时内可前往定点医院进行暴露后预防阻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