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可能导致尿频、尿痛、血尿、尿道分泌物增多以及肾功能异常等泌尿系统症状,主要与免疫力下降引发的感染或病毒直接损害有关。
1、尿频
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损,容易发生细菌或真菌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等,炎症刺激会导致排尿次数增多。此时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左氧氟沙星胶囊、氟康唑胶囊等药物控制感染。
2、尿痛
泌尿系统感染或性传播疾病(如淋病、衣原体感染)可引起尿道灼热感或刺痛。治疗时可选用阿奇霉素片、多西环素片、青霉素V钾片等抗生素,同时需配合抗病毒治疗控制艾滋病病情。
3、血尿
HIV病毒可直接损伤肾脏引发HIV相关性肾病,或导致血小板减少,从而出现尿液颜色发红、尿潜血阳性。临床常使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延缓肾功能恶化,必要时需进行血液透析。
4、尿道分泌物增多
合并淋球菌或衣原体感染时,尿道口可能出现黄色或白色脓性分泌物,伴有异味。确诊后可采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阿奇霉素颗粒联合局部清洗治疗。
5、肾功能异常
约5%-10%的艾滋病患者会出现蛋白尿、水肿等肾病表现,严重时进展为肾衰竭。需定期监测肌酐清除率,调整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必要时需进行肾移植。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尽早到感染科或泌尿外科进行HIV病毒载量、CD4+T细胞计数及尿常规等检查。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擅自停用抗病毒药物,同时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饮水1500-2000ml以促进代谢。晚期患者出现严重肾功能损害时,需由多学科团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