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会穴是中医学中与脏腑、气血等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八个特定穴位,正确找到其定位需结合体表标志和骨度分寸法。以下为八会穴的具体定位方法:
1、脏会章门
位于侧腹部,第11肋游离端的下际。取穴时可沿腋中线向下触摸至第11肋骨末端,其下方凹陷处即为章门穴。
2、腑会中脘
在腹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可通过四横指(约同身寸3寸)定位,肚脐中央上方四横指处即为此穴。
3、气会膻中
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中点。女性可参考胸骨角平第2肋间,向下数两肋定位。
4、血会膈俞
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定位时先找到肩胛骨下角平第7胸椎,旁开两横指处取穴。
5、筋会阳陵泉
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屈膝90度时,膝关节外侧可触及圆形骨性凸起(腓骨头),其前下方凹陷即为此穴。
6、脉会太渊
腕掌侧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搏动处。伸手掌心向上,腕横纹桡侧尽头可触及动脉跳动位置。
7、骨会大杼
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低头时颈后最高骨(第7颈椎)向下推1个棘突,旁开两横指处。
8、髓会悬钟
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从外踝尖向上四横指,腓骨前缘与趾长伸肌肌腱之间的凹陷处。
取穴时应保持身体放松,采用坐位或卧位。建议结合体表解剖标志与骨度分寸法交叉验证定位准确性,如章门穴需在侧腹第11肋下触及,而阳陵泉需在腓骨小头前下方触及明显凹陷。初次定位困难者,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通过触摸骨性标志、肌群间隙等特征辅助确认,避免单纯依靠体表测量造成的误差。临床应用时需根据个体体型差异调整,肥胖者需加大按压力度触及深层结构,消瘦者注意避免损伤骨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