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通常适用于存在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表达的癌症,如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慢性髓性白血病以及胃癌等。该治疗方式通过精准抑制癌细胞生长信号发挥作用。
1、非小细胞肺癌
约50%的亚洲患者存在EGFR基因突变,可使用奥希替尼、吉非替尼等靶向药物。ALK基因融合患者可选择克唑替尼等抑制剂,这些药物能阻断肿瘤细胞增殖的关键通路。
2、乳腺癌
针对HER2阳性患者,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可抑制HER2受体过度激活导致的癌细胞异常增殖。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则适用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如哌柏西利。
3、结直肠癌
KRAS野生型患者对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等EGFR抑制剂敏感。存在BRAFV600E突变时可使用康奈非尼联合方案,通过阻断MAPK信号通路抑制肿瘤发展。
4、慢性髓性白血病
95%患者存在BCR-ABL融合基因(费城染色体),伊马替尼、达沙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使10年生存率提升至85%-90%,通过特异性抑制异常激酶活性发挥作用。
5、胃癌
HER2过表达约占20%病例,可应用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Claudin18.2阳性患者可使用单克隆抗体药物,这种蛋白在胃癌细胞表面特异性高表达。
进行靶向治疗前需通过基因检测、免疫组化等方法明确生物标志物状态。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疗效和耐药情况,出现新的基因突变时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应严格遵循肿瘤科医生的指导,配合必要的影像学复查和血液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