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病和皮肤癌在病因、症状及治疗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白斑病属于皮肤色素脱失性疾病,而皮肤癌是皮肤组织的恶性病变,两者可通过临床表现及医学检查进行鉴别。
白斑病通常由自身免疫异常、遗传因素或神经化学物质损伤黑色素细胞引起,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乳白色斑块,表面光滑无脱屑,常见于面部、手部等暴露部位。皮肤癌主要与紫外线长期照射、基因突变或接触致癌物有关,早期可能表现为形状不规则、颜色混杂的斑块或结节,后期可出现溃疡、渗液或出血。
诊断方面,白斑病主要通过伍德灯检查显示蓝白色荧光,必要时进行皮肤CT检查。皮肤癌需通过皮肤镜检查观察病变结构特征,确诊依赖病理活检。治疗上,白斑病多采用308nm准分子光照射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而皮肤癌需根据分型选择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或靶向药物治疗。
若发现皮肤异常改变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通过规范检查明确诊断。避免自行判断或延误诊治,特别是出现快速增大、破溃不愈的皮肤损害时,更需警惕恶性肿瘤可能。日常需做好防晒保护,定期进行皮肤自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