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器官功能支持以及手术治疗等,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感染源制定个体化方案。具体措施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1、抗感染治疗
败血症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及时使用广谱抗生素是关键。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钠注射液、注射用美罗培南、盐酸万古霉素注射液等,后续需根据血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用药。对于真菌或病毒感染,需选用对应抗真菌或抗病毒药物。
2、液体复苏
早期进行液体复苏可改善组织灌注,通常选择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氏液等晶体液或羟乙基淀粉等胶体液。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指标,避免液体过量导致肺水肿。
3、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在充分液体复苏后仍存在低血压时,需使用多巴胺注射液、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保证重要脏器血流灌注。用药期间需动态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4、器官功能支持
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需机械通气,肾功能衰竭患者需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必要时应用重组人活化蛋白C。
5、手术治疗
对于明确存在感染灶的情况,如腹腔脓肿、坏死性筋膜炎等,需手术清除感染源。骨科植入物感染需取出内固定装置,胆源性感染需行胆囊造瘘或切除术。
败血症属于危急重症,发病后应即刻前往医院急诊科或重症监护室治疗。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进行炎症指标监测和影像学评估。患者家属需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气道管理、皮肤护理等基础护理,同时注意加强营养支持以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