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痛可能是由肌肉劳损、脊柱疾病、内脏疾病等原因引起的,具体需要结合伴随症状进行判断。若疼痛持续或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建议及时就诊明确病因。
1、肌肉劳损
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过度负重或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背部肌肉、筋膜发生机械性损伤。此类疼痛多局限于特定区域,弯腰时可能加重,适当休息或热敷后可缓解。若疼痛明显,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活血止痛胶囊等药物改善症状。
2、脊柱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脊柱退行性病变或骨质疏松等疾病可能压迫神经根或周围组织。这类疼痛常伴随下肢麻木、活动受限,严重时可能出现大小便障碍。通常需要结合X线、CT等检查确诊,治疗可选用塞来昔布胶囊、甲钴胺片、盐酸乙哌立松片等药物,必要时需进行椎间孔镜手术。
3、内脏疾病
肾结石、胰腺炎、主动脉夹层等疾病可能引发牵涉性背痛。例如肾结石可能导致腰背部绞痛并放射至下腹,胰腺炎常伴随上腹痛及恶心呕吐。此类疼痛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肾结石可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吲哚美辛栓、排石颗粒等药物,严重者需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
出现背痛时需避免自行推拿或滥用止痛药,特别是突发剧烈疼痛、夜间痛醒或伴随发热、体重下降等情况,应及时到骨科或疼痛科就诊。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正确坐姿,加强腰背肌锻炼,搬运重物时使用腿部力量而非腰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