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的中医辨证治疗需根据患者体质和证型选择合适的治法,常见证型包括血热证、肾虚证、脾虚证、血瘀证以及肝郁证等。需通过四诊合参明确证候类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1、血热证
患者经血深红质稠、面赤口干,多因热扰冲任所致。治法以清热凉血为主,常用清热固经汤加减,配合丹皮、生地等药材。治疗期间需忌食辛辣燥热食物。
2、肾虚证
症见经血色淡质稀、腰膝酸软,分肾阳虚用右归丸温补肾阳,肾阴虚用左归丸滋肾益阴。可配伍菟丝子、枸杞子等补肾药物,配合艾灸关元穴。
3、脾虚证
表现为经血淋漓不断、面色萎黄,治宜补气摄血,常用固本止崩汤或归脾汤。常配伍黄芪、白术等健脾药材,辅以食疗用山药粥调理。
4、血瘀证
经血紫暗有块、小腹刺痛,需活血化瘀止血,方选逐瘀止血汤或失笑散。可加用三七粉冲服,配合针灸血海、三阴交等穴位。
5、肝郁证
多见经乱无期、胸胁胀痛,治以疏肝解郁,常用逍遥散加减。配合香附、郁金等理气药物,保持情绪舒畅至关重要。
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中医医疗机构就诊,通过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治疗期间需记录月经情况,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腹部保暖。急性出血量多时应结合西医止血措施,慢性调理需坚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服药期间忌食生冷,保持规律作息,必要时进行性激素六项检测辅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