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衄即鼻出血,通常由局部损伤、炎症、高血压、血液疾病等因素引起。该症状可能为生理性表现,也可能提示潜在疾病,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和护理。
1、局部损伤
外力撞击、挖鼻孔等行为可能直接损伤鼻腔黏膜或血管,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此类出血通常量少且可自行停止,需避免进一步刺激鼻腔。若出血不止,可临时使用无菌棉球填塞鼻孔压迫止血。
2、空气干燥
干燥环境中鼻腔黏膜易脱水变脆,血管弹性下降,在打喷嚏或擤鼻涕时容易发生破裂出血。建议使用加湿器维持环境湿度在50%-60%,可配合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保持黏膜湿润,或薄涂红霉素软膏进行防护。
3、鼻部炎症
急慢性鼻炎、鼻窦炎等炎症性疾病会导致黏膜充血肿胀,血管通透性增加。感染性炎症需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抗生素,过敏性鼻炎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药物控制症状。
4、高血压疾病
血压骤升可能使鼻腔后段的吴氏静脉丛发生破裂,出现突发性大量出血。患者需规律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片等降压药物,出血时保持坐位前倾姿势,避免血液倒流入咽喉部。
5、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会引发出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反复鼻衄伴其他部位出血。此类患者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或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等治疗。
日常应注意保持鼻腔清洁,避免用力擤鼻或抠挖鼻孔。冬季可使用凡士林涂抹鼻前庭预防干裂,高血压患者需每日监测血压。若出现喷射状出血、单侧持续性出血或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应及时至耳鼻喉科进行鼻内镜检查及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