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的预防主要依赖于切断传播途径和加强高危人群管理。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途径传播,日常生活中需避免共用注射器具、规范医疗操作以及做好个人防护等,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
1、避免共用注射器具
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是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彻底消毒器械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
2、规范性行为防护
性生活应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阻隔体液交换。若性伴侣确诊丙肝,另一方需及时进行血清学检测,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暴露后预防措施。
3、严格医疗防护
接受纹身、穿刺、针灸等有创操作时,需选择正规机构并使用一次性器械。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时应戴手套,发生针刺伤后立即挤压伤口并冲洗,及时检测丙肝抗体。
4、母婴阻断管理
丙肝病毒阳性孕妇需在孕期监测病毒载量,分娩时避免使用增加胎儿暴露风险的操作(如胎心监护头皮电极)。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母婴传播,但产后避免母乳喂养乳头破损时可降低风险。
丙肝高危人群包括1996年前接受过输血或器官移植者、血液透析患者等,建议每年进行抗-HCV检测。确诊感染者应及时接受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规范的DAA治疗方案可使95%以上患者获得病毒学治愈,从而消除传染源。日常接触如共餐、拥抱不会传播丙肝病毒,无需过度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