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感冒发热时可通过一般治疗、物理降温、药物治疗等方法缓解症状。常用措施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合理使用退热药物、静脉补液等,具体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遵医嘱处理。
1、一般治疗
患者需保证充足休息,适当增加饮水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凉加重症状。充足的休息有助于恢复免疫力,促进身体康复。
2、物理降温
当体温未超过38.5℃时,可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退热贴敷贴额头也是辅助降温的有效方式,需注意避免酒精擦拭或冰敷等刺激方式。
3、药物治疗
体温超过38.5℃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连花清瘟胶囊等药物。用药期间需严格遵循剂量要求,两次用药需间隔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4、静脉补液
出现持续高热不退、脱水等情况时,需及时就医通过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等补充体液,同时可配合使用注射用炎琥宁等药物进行退热治疗。
5、抗病毒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或免疫力低下者,医生可能开具奥司他韦胶囊、盐酸金刚烷胺片等抗病毒药物,但需在明确诊断后使用,不宜自行服用。
病毒性感冒具有自限性,多数患者3-5天可自行退热。若出现高热惊厥、意识模糊或发热超过72小时未缓解,需立即就诊。治疗期间需注意观察体温变化,避免叠加使用不同退热药物,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