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结膜炎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大多数轻症患者可逐渐自愈,但若症状较重或出现并发症则需及时治疗。其是否能够自愈通常与感染的病毒类型、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个人免疫力相关。
病毒性结膜炎主要由腺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病程通常为1-2周。对于症状轻微的患者,如仅有轻微眼红、少量分泌物,且未合并角膜炎等并发症时,可通过充分休息、避免揉眼、冷敷缓解不适等方式促进恢复。部分患者随着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病情会逐渐好转。若症状持续加重,出现明显畏光、视力下降、角膜混浊等表现,可能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或并发角膜炎,此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更昔洛韦滴眼液、阿昔洛韦凝胶等抗病毒药物,必要时联合抗生素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控制感染。
患者发病期间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枕头等物品。若单眼发病,应防止交叉感染另一侧眼睛。建议避免佩戴隐形眼镜,外出时可佩戴太阳镜减轻畏光症状。若眼部分泌物较多,可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清洁睑缘,但需注意操作手法轻柔。若症状持续超过2周无改善或出现视力异常,应及时前往眼科就诊评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