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病在中医中属于“不寐”病证,主要归属于情志病及脏腑功能失调范畴,常见证型包括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胆气虚、肝火扰心以及痰热内扰等。中医认为其发病与阴阳失衡、气血失和有关,需辨证施治。
1、心脾两虚
长期思虑过度或饮食不节易耗伤心脾,导致气血生化不足,心神失养。患者多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伴随面色萎黄、乏力等症状。治疗常选用归脾汤加减,配合黄芪、党参等补益心脾。
2、阴虚火旺
肾阴不足或久病伤阴,虚火上扰心神所致。典型症状包括心烦失眠、手足心热、盗汗,舌红少苔。常用黄连阿胶汤配合枸杞、麦冬等滋阴降火。
3、心胆气虚
先天禀赋不足或受惊吓后,心胆气虚导致神魂不安。症见睡眠浅、易惊醒,伴有心悸胆怯。安神定志丸加减酸枣仁、龙骨等药物可镇惊安神。
4、肝火扰心
情志抑郁化火,肝火上炎扰动心神。表现为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口苦目赤,舌红苔黄。龙胆泻肝汤配合栀子、菊花等清肝泻火效果显著。
5、痰热内扰
过食肥甘厚味酿生痰热,痰火内蕴扰乱心神。多见胸闷脘痞、失眠头重,苔黄腻。温胆汤加减竹茹、半夏等化痰清热药物可改善症状。
出现持续失眠建议尽早就医,经中医师望闻问切后辨证施治。日常需保持情绪平和,避免睡前过度思虑,配合足三里穴位按摩、规律作息等辅助调理,忌食辛辣刺激及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