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检查通常可以发现炎症性肠病、肠息肉、结直肠癌、肠道血管病变以及肠结核等疾病。该检查通过内镜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形态变化,帮助医生明确诊断。若检查发现异常,需根据具体病变类型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1、炎症性肠病
肠镜可观察到肠道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形成或铺路石样改变,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一般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奥沙拉嗪钠胶囊或泼尼松片等药物治疗。
2、肠息肉
肠镜下可见突出于肠腔的赘生物,包括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等类型。直径较大的息肉可能发生癌变,通常需在肠镜下行高频电凝切除术或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并定期复查。
3、结直肠癌
肠镜能直接观察肿瘤形态、大小及浸润范围,同时可钳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患者可能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或肠梗阻等症状,确诊后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化疗或放疗等综合治疗方案。
4、肠道血管病变
肠镜下可见血管发育异常、毛细血管扩张或静脉曲张等病变,常见于缺血性肠病或血管畸形。这类疾病可能导致便血或贫血,治疗时可选用止血药物,必要时需进行血管介入治疗。
5、肠结核
肠镜表现为环形溃疡、肠壁增厚或假息肉形成,多伴有肺结核病史。患者常出现低热、盗汗及消瘦等全身症状,需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治疗。
若肠镜检查发现异常病变,建议及时到消化内科或普外科就诊,完善病理活检、腹部CT等检查明确性质。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肠癌筛查,存在家族史或肠道症状者需缩短复查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