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可能会引起体重下降,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具体与病情严重程度及个人体质有关。肠胃炎导致的消化吸收功能减弱、食欲下降等因素可能造成短期的体重波动,但通常会在病情好转后恢复。
1、消化吸收功能下降
肠胃炎发作期间,肠道黏膜可能因炎症出现水肿、充血,影响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未被充分分解的营养物质会随粪便排出,导致身体无法获取足够能量,可能引起体重下降。
2、食欲减退
恶心、呕吐、腹痛等肠胃炎症状会影响患者食欲,导致进食量减少。若持续数日摄入热量不足,身体会消耗脂肪储备维持机能,可能造成体重暂时性降低。
3、其他疾病因素
若体重持续下降且伴有便血、贫血、发热等症状,需警惕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等疾病。这类疾病可能以肠胃炎样症状起病,但会出现更明显的消瘦表现。
出现体重下降时建议记录每日饮食和体重变化,避免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若体重下降超过原体重的5%或持续2周未缓解,应及时就诊完善便常规、肠镜等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治疗期间可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