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感染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原体及感染程度选择相应方法,一般包括驱虫药物、手术治疗、对症治疗、预防措施及中医辅助治疗等。建议及时就医并严格遵医嘱规范处理。
1、驱虫药物治疗
驱虫药是治疗寄生虫感染的主要手段,如阿苯达唑可破坏虫体细胞结构,对蛔虫、钩虫等线虫感染有效;甲硝唑能抑制原虫代谢,适用于阿米巴和滴虫感染;吡喹酮通过干扰吸虫、绦虫的钙离子平衡发挥驱杀作用。用药需根据寄生虫种类选择针对性药物,疗程长短视感染程度而定。
2、手术治疗
当寄生虫引发胆道梗阻(如胆道蛔虫症)、脑囊虫病引发颅内高压或包虫病形成巨大囊肿时,需外科手术清除虫体或切除病灶。腹腔镜微创手术适用于肠道蛔虫团块梗阻等情况,开颅手术则用于危及生命的脑部寄生虫感染。
3、对症支持治疗
急性期出现高热者可服用布洛芬退热,严重贫血患者需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过敏性肺炎患者可短期使用泼尼松控制炎症反应,电解质紊乱者需静脉补液纠正失衡。
4、预防措施
避免生食鱼虾、螺类等易携带寄生虫的食物,处理生熟食需分开砧板。疫区居民每年可预防性服用驱虫药,接触疫水后及时清洗皮肤。家庭成员中有感染者时,需对衣物、寝具进行高温消毒。
5、中医辅助治疗
槟榔配伍南瓜子可驱除绦虫,乌梅丸加减对胆道蛔虫症有缓解疼痛作用。雷丸粉冲服辅助治疗钩虫病,但需注意中药驱虫效果较慢,不能替代正规驱虫治疗。
出现持续腹痛、血便、皮下结节等可疑症状时,应及时进行粪便虫卵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测或影像学检查。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直至虫卵转阴,家庭成员建议同步筛查。切忌自行购买驱虫药,避免用药不足导致寄生虫产生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