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降压药会导致低血压吗

江龙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降压药确实可能导致低血压,但这种情况通常与药物使用不当或个体差异有关。药物种类、剂量调整不当或患者自身因素均可能增加低血压风险。

1、药物过量使用

部分患者擅自增加药量或缩短服药间隔,会导致血压骤降。例如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过量使用可能引发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站立时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这种情况下需立即平卧休息,并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2、药物联用不当

联合使用不同机制的降压药可能产生协同降压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时,可能使血压下降幅度超过预期,特别是对于合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这种现象更为常见。临床用药时需严格监测血压变化。

3、个体敏感性差异

老年患者因血管弹性降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更容易出现药物性低血压。肝肾功能不全者因药物代谢减慢,可能导致血药浓度异常升高。这类人群需要根据肌酐清除率等指标进行剂量调整,必要时选择经肝肾双通道代谢的药物。

使用降压药物期间应规律监测晨起和睡前血压,记录波动情况供医生参考。若出现持续头晕、乏力等低血压症状,应及时就诊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治疗方案调整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得自行更换药物或改变剂量,特殊人群建议选择长效制剂以维持血压平稳。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