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常见于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以及钙通道阻滞剂等。长期使用时应监测电解质水平,避免失衡。
1、利尿剂
如氢氯噻嗪、呋塞米等,主要通过促进钠、水排泄降低血压,但可能同时增加钾、镁的排泄。长期使用易引发低钾血症、低钠血症或低镁血症,表现为乏力、心律失常等症状。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钾,必要时遵医嘱补充钾剂。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如贝那普利、缬沙坦等,可能抑制醛固酮分泌,减少钾离子排泄。肾功能不全者使用后易出现高钾血症,表现为肌肉无力、心率减慢。用药期间需监测血钾,尤其合并糖尿病肾病或联用保钾利尿剂时。
3、钙通道阻滞剂
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通常对电解质影响较小,但个别患者长期使用可能因影响肾小管功能导致低钠血症。若出现恶心、嗜睡等表现,需及时检测血钠水平。
服用降压药期间应遵医嘱定期复查电解质、肾功能等指标,避免自行调整剂量。若出现肌肉痉挛、心悸、精神萎靡等异常表现,应立即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或补充电解质。高血压患者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限制钠盐摄入,适量补充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