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发热可能是结核病的征兆之一,但也可能与其他原因有关。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典型症状包括长期低热、盗汗、消瘦等。但反复发热也可能由其他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肿瘤等导致,需结合其他症状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结核病患者由于病原体持续刺激免疫系统,常出现午后或夜间低热,体温多在37.5℃至38℃之间波动,可能伴有咳嗽、咯血等症状。但普通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通常起病急,伴随咽痛、流涕等局部症状,且多在1-2周内消退。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引发的发热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伴有关节肿痛、皮疹等特异性表现。肿瘤性疾病如淋巴瘤、白血病引起的发热多为不规则热型,常伴随体重下降、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若反复发热超过3周且原因不明,建议及时进行结核菌素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胸部CT等检查。日常需注意监测体温变化,记录发热规律,避免自行使用退烧药掩盖病情。所有发热患者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血常规、病原学检测等系统检查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