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损伤后的恢复方法主要包括休息与制动、冷敷和热敷、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需根据损伤程度选择合适的方式。
1、休息与制动
急性期应暂停活动并减少患处受力,避免加重损伤。可使用弹性绷带或支具固定受损部位,保持局部稳定,通常需制动1~2周,待疼痛缓解后逐步恢复活动。
2、冷敷和热敷
损伤后48小时内可间隔冷敷,每次15分钟,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需注意冷热交替时避免冻伤或烫伤。
3、物理治疗
超声波、电疗等可缓解炎症并促进筋膜修复。恢复期可进行筋膜放松训练,如使用泡沫轴缓慢滚动患处,每次持续5~10分钟,改善局部粘连。
4、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贴膏或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同时配合外用活血止痛膏缓解症状。
5、手术治疗
仅适用于严重筋膜撕裂或断裂,需手术缝合修复,术后需配合康复锻炼恢复功能。
恢复期间需避免过早进行高强度运动,饮食中可增加蛋白质摄入促进修复。若保守治疗2周后症状未缓解,或出现活动障碍、持续肿胀,建议及时至骨科就诊,通过MRI评估损伤程度,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