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曲张可能会引起疼痛,通常与静脉血液淤滞、炎症反应或并发症有关。若患者出现下肢酸胀、刺痛或皮肤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遵医嘱治疗。
静脉曲张引起的疼痛主要与静脉高压和局部代谢产物堆积有关。由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血液在重力作用下淤积于下肢,导致血管壁压力升高。长期静脉高压会引发局部组织缺氧,乳酸等代谢产物无法及时排出,刺激神经末梢产生酸胀感或钝痛。部分患者久站后疼痛加剧,抬高患肢可缓解。
当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静脉炎时,可能出现突发性局部红肿、条索状硬结及压痛。炎症反应会释放前列腺素、缓激肽等致痛物质,导致患处出现烧灼样或搏动性疼痛。此类情况需警惕血栓脱落风险,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地奥司明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若静脉曲张发展为淤积性皮炎或溃疡,皮肤屏障受损后易继发细菌感染,引发持续性刺痛或跳痛。同时伴随渗液、瘙痒等症状,需配合医生进行清创处理,并外涂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促进愈合。日常应避免搔抓患处,穿着医用弹力袜改善循环。
静脉曲张患者日常需避免久站久坐,每隔1小时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回流。睡眠时可用枕头垫高腿部,减轻静脉压力。若出现皮肤温度升高、溃疡或无法缓解的疼痛,需及时到血管外科就诊,必要时通过手术去除病变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