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肝病通常会出现黄疸、腹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以及肝区疼痛等症状。这些症状与肝功能严重受损、代谢异常及并发症密切相关,需及时就医干预。
1、黄疸
晚期肝病患者因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典型表现为皮肤、眼白发黄,尿液呈深茶色,部分患者伴有皮肤瘙痒。血液检查可见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同步升高。
2、腹水
门静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是主要原因,表现为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患者可能出现腹胀、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需穿刺引流。超声检查可明确腹水量,治疗需限制钠盐摄入并补充白蛋白。
3、肝性脑病
血氨等代谢产物无法被肝脏有效清除,透过血脑屏障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患者早期表现为性格改变、计算力下降,后期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扑翼样震颤,严重时发展为肝昏迷。
4、消化道出血
门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出血量大时可致失血性休克,内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治疗需紧急止血并降低门脉压力。
5、肝区疼痛
肝脏体积增大牵拉肝包膜引发持续性钝痛,常见于肝癌或肝脓肿患者。疼痛可能向右肩背部放射,伴随进行性肝肿大,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占位性病变。
晚期肝病患者需严格戒酒,避免高蛋白饮食以防诱发肝性脑病。建议每日监测体重和腹围变化,出现呕血、意识障碍等急症时需立即急诊处理。所有治疗方案应在肝病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使用偏方或保健品加重肝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