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与糖尿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主要体现为高血糖损伤血管、代谢异常加速病变以及慢性炎症促进斑块形成等方面。糖尿病患者若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显著增加动脉硬化的发生风险。
1、高血糖损伤血管
长期高血糖会直接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血液中的脂质更易沉积在血管内膜。同时,高血糖还会引发糖基化终末产物堆积,造成血管弹性下降,加速动脉硬化进程。
2、代谢异常加速病变
糖尿病患者常伴随血脂异常,如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等情况,这些脂质代谢紊乱会促进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此外,约50%-8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这会引发血压升高和血管平滑肌增生,进一步加重血管狭窄。
3、慢性炎症促进斑块形成
糖尿病患者的血液长期处于高糖状态,会激活单核细胞等炎症细胞,促使血管壁发生持续性炎症反应。这种炎症环境会破坏血管结构稳定性,同时刺激血小板聚集,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建议糖尿病患者通过规律监测血糖、合理使用降糖药物、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等方式,延缓动脉硬化的发展。若已出现四肢发凉、胸闷胸痛等症状,需及时进行血管超声等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