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的物理治疗主要包括热疗、电疗、牵引治疗、超声波治疗以及运动疗法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物理治疗能够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但需结合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1、热疗
通过热敷、红外线照射等方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关节僵硬。每次治疗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皮肤烫伤。热疗可短期减轻疼痛,但急性炎症期需禁用。
2、电疗
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干扰电等低频电流刺激,阻断疼痛信号传导。电疗需由专业人员调节强度和频率,单次治疗约20-30分钟,能够改善局部代谢并缓解神经压迫引起的麻木感。
3、牵引治疗
适用于颈椎或腰椎骨质增生,通过机械牵拉增大椎间隙,减轻神经根压迫。牵引重量需根据部位调整,颈椎通常从3-5kg起始,腰椎则为体重的1/3左右,治疗时出现疼痛加重需立即停止。
4、超声波治疗
利用高频声波产生的热效应促进组织修复,适用于深层关节增生。治疗时需涂抹耦合剂,声头均匀移动,每次8-10分钟,可软化骨刺周围粘连组织,但禁用于脊柱区域。
5、运动疗法
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锻炼等,如颈椎米字操、膝关节屈伸练习等。建议每天进行2-3次,每次10-15分钟,需避免过度负重运动,游泳和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较为适宜。
进行物理治疗前需完善影像学检查,明确骨质增生的位置和严重程度。治疗过程中如出现疼痛加剧、活动受限等情况,应及时调整方案。需注意物理治疗不能消除骨刺,主要起辅助作用,严重神经压迫或关节畸形者需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