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患者可通过运动疗法、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支具辅助及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康复训练,具体方案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制定。
1、运动疗法
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可减轻关节负荷,建议每周3-5次,每次20-40分钟。腰背部力量训练可通过桥式运动、平板支撑增强核心肌群稳定性,膝关节增生患者可进行直腿抬高训练,训练时需注意动作规范,避免过度屈伸关节。
2、物理治疗
热敷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每次15-20分钟,每日1-2次。超声波治疗通过机械振动促进组织修复,需由专业康复师操作。体外冲击波治疗适用于足跟骨刺患者,能有效缓解软组织粘连,通常每周1次,3-5次为疗程。
3、药物治疗
急性疼痛期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适用于膝关节增生伴滑膜炎者。中成药如抗骨增生片需辨证使用,合并骨质疏松者应配合阿仑膦酸钠片等抗骨吸收药物。
4、支具辅助
颈椎增生患者睡眠时使用记忆棉枕保持生理曲度,腰椎增生急性期佩戴腰围限制活动范围,膝关节增生日常活动可穿戴髌骨固定带。定制矫形鞋垫适用于足部骨质增生,能重新分配足底压力,使用期间需定期评估调整。
5、手术治疗
当神经压迫症状进行性加重或保守治疗无效时,可选择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清除骨赘,严重关节畸形者需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48小时即可开始渐进式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练习和肌力恢复训练。
康复期间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体重超标者需控制BMI在24以下。日常注意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室外活动时做好关节保暖。训练过程中出现关节肿胀或疼痛加剧需立即暂停并及时复诊,由康复医师重新评估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