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中脘穴位对胃寒有何缓解作用?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中脘穴作为人体重要的穴位,对胃寒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其功效主要包括温中散寒、促进消化、调节胃气、缓解疼痛以及增强体质。通过刺激该穴位可改善脾胃功能,缓解因胃寒引起的多种不适。

1、温中散寒

中脘穴位于任脉上,与胃腑直接相关。通过艾灸或按压该穴位,可促进局部气血运行,增强脾胃阳气,帮助驱散体内寒邪。临床观察发现,持续刺激该穴位能使上腹部产生温热感,改善寒邪凝滞导致的胃脘冷痛。

2、促进消化

该穴位刺激能调节胃酸分泌和胃肠蠕动节律。研究显示,针灸中脘穴可使胃电图频率趋于正常,缓解因胃寒引起的食欲不振、饭后胀满等症状。对于寒邪困脾导致的消化不良,配合足三里穴效果更佳。

3、调节胃气

胃寒常伴随胃气上逆或气机阻滞。刺激中脘穴可双向调节胃气,既能降逆止呕,又能缓解暖气、打嗝等气滞症状。推拿时配合檀中穴使用,可增强理气效果。

4、缓解疼痛

该穴位刺激能促进内源性镇痛物质释放。通过热敷或艾灸中脘,能有效缓解胃寒引起的痉挛性疼痛。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伴随的寒性胃痛。

5、增强体质

长期规律刺激中脘穴可提升脾胃运化功能,改善虚寒体质。配合关元、气海等穴位使用,能增强机体抗寒能力,减少胃寒症状复发频率。

进行穴位刺激时建议选择上午7-9点(辰时)胃经当令时段操作。艾灸每次15-20分钟为宜,指压按摩以局部酸胀为度。若症状持续或伴有呕血、黑便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治疗期间需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生冷饮食。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