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中脘穴位对胃动力不足有何改善?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中脘穴作为任脉的重要穴位,一般具有健运脾胃、促进消化、行气化滞、调和气血以及改善胃动力不足等功效作用。在中医理论中,刺激该穴位可通过调节脾胃功能缓解相关症状。

1、健运脾胃

中脘穴位于胃脘部,是胃的募穴,直接关联脾胃功能。中医认为刺激该穴可增强脾胃运化能力,改善因脾胃虚弱导致的胃动力不足,常表现为食欲减退、餐后饱胀等。

2、促进消化

通过艾灸或按压中脘穴,可刺激迷走神经反射,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有助于加快食物分解吸收,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胃排空延迟。

3、行气化滞

中医理论中气滞是胃动力不足的常见病因,表现为脘腹胀满、嗳气等。刺激中脘穴能疏通中焦气机,缓解气滞型胃肠功能紊乱,常配合足三里穴协同使用。

4、调和气血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脘穴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改善气血运行。气血通畅可增强胃壁肌肉收缩力,从而提升整体消化系统的生理活性。

5、改善胃动力不足

临床研究表明,规律刺激中脘穴可调节胃肠激素分泌,如促进胃动素释放,直接增强胃窦部收缩幅度和频率,对轻中度胃动力障碍有辅助改善作用。

进行穴位刺激时建议采取指压法,用拇指指腹以适中力度按压穴位3-5分钟,每日2-3次。若配合艾灸治疗,需保持皮肤安全距离避免烫伤。持续性胃动力障碍可能涉及器质性疾病,应及时就诊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药物治疗和穴位疗法。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