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有关,也可能是牙周炎、刷牙方式不当、牙齿错位拥挤等病理性原因所致。若长期存在牙龈退缩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1、牙周炎
牙周炎是牙龈萎缩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由于牙菌斑长期堆积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红肿、出血,逐渐破坏牙周组织,最终出现牙龈退缩和牙槽骨吸收。患者常伴有牙齿松动、口臭等症状。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等药物控制感染,必要时需进行洁治或龈下刮治术。
2、刷牙方式不当
长期横向用力刷牙或使用硬毛牙刷,会直接磨损牙龈边缘,尤其是牙齿颈部较为脆弱的区域。这种机械性刺激会导致牙龈逐渐萎缩,严重时牙根暴露引发敏感疼痛。建议采用巴氏刷牙法,选择软毛牙刷并控制刷牙力度,避免过度摩擦牙龈。
3、牙齿错位拥挤
排列不齐的牙齿会导致局部牙龈长期受到异常咬合力或清洁困难,容易形成牙石压迫牙龈,进而引发局部牙龈萎缩。这种情况需通过正畸治疗调整牙齿位置,必要时可进行贴面或全冠修复,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和清洁条件。
日常应注意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线清洁,每半年进行专业口腔检查。若牙龈萎缩持续加重,需及时到口腔科就诊,通过牙周探诊、X线片等检查明确病因,必要时可进行软组织移植等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