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肿大可能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结核病、免疫系统疾病、寄生虫感染等炎症性疾病有关,需结合伴随症状进行鉴别诊断。以下列举常见相关疾病及病因机制:
1、细菌感染
邻近组织器官的细菌感染是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例如口腔炎症(如龋齿、牙龈炎)、扁桃体炎、皮肤化脓性感染等。致病菌如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经淋巴管扩散至淋巴结,引发局部红肿热痛。治疗需针对原发感染,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片等。
2、病毒感染
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HIV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等均可导致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病毒侵袭淋巴组织后,可引起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部分患者伴随发热、咽痛、皮疹等症状。临床常用更昔洛韦胶囊、奥司他韦颗粒等抗病毒药物。
3、结核病
淋巴结结核多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常见于颈部(俗称“瘰疬”),表现为无痛性肿大、质地偏硬、可形成窦道。患者常伴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需联合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药物进行抗结核治疗。
4、免疫系统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发全身淋巴结肿大。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可能伴随关节肿痛、皮疹、蛋白尿等症状。治疗需使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泼尼松片等免疫调节药物。
5、寄生虫感染
弓形虫病、丝虫病等寄生虫感染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例如弓形虫感染常累及颈部淋巴结,伴有乏力、肌肉酸痛;丝虫病可导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合并淋巴管炎。治疗需采用阿苯达唑片、乙胺嗪片等驱虫药物。
若发现淋巴结持续肿大超过2周、进行性增大、质地坚硬或固定、伴随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建议及时进行血常规、结核菌素试验、淋巴结活检等检查。日常应避免挤压淋巴结,保持皮肤清洁,出现感染征象时尽早就医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