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引起下腹疼痛主要与炎症扩散至盆腔器官有关,如盆腔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等。淋球菌感染若未及时控制,可能沿生殖道蔓延并引发局部炎症反应,需积极治疗。
1.盆腔炎
淋球菌通过宫颈上行感染至盆腔,可能引发盆腔炎症反应。炎性因子刺激周围组织会导致下腹持续性疼痛,可能伴有发热、异常分泌物增多。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多西环素片、甲硝唑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2.输卵管炎
病原体侵入输卵管黏膜层,引发充血水肿和脓性渗出。输卵管痉挛及炎症刺激可表现为下腹两侧牵拉痛,严重时可形成输卵管积脓。通常需要联合使用阿奇霉素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等广谱抗生素,必要时需静脉给药。
3.子宫内膜炎
淋球菌侵袭子宫内膜基底层,导致内膜充血坏死。炎症刺激子宫收缩时会产生下腹坠痛,常伴随月经异常或性交疼痛。治疗时可选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盐酸米诺环素胶囊等敏感抗生素,同时需配合休息。
出现下腹疼痛的淋病患者应及时到皮肤性病科就诊,通过分泌物培养明确病原体。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性伴侣需同步检查治疗。规范足疗程用药可有效控制感染,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不孕等严重并发症。日常需注意外阴清洁,治疗结束后需复查确认病原体清除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