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慢性肾衰竭患者如何进行电解质平衡检查

徐信群 普内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电解质平衡检查主要通过血液检测、尿液检测和心电图监测等方法综合评估。这些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高钾血症、低钙血症等常见异常,指导临床调整治疗方案。

1、血液检测

血液检测是评估电解质平衡的核心方法。通常需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的钾、钠、钙、磷等离子浓度。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肾脏排泄功能下降,易出现血钾升高(大于5.0mmol/L)和血磷升高(大于1.45mmol/L),而血钙水平常降低(小于2.25mmol/L)。检测时应空腹采血,避免溶血影响血钾结果,必要时需重复检测确认。

2、尿液检测

收集24小时尿液测定电解质排泄量,可评估肾脏对电解质的调节能力。慢性肾衰竭患者尿钾排泄减少,尿钠排泄可能因水肿或高血压治疗药物影响而波动。需准确记录尿量,在医生指导下暂停利尿剂等可能干扰检测结果的药物,采样期间保持正常饮食。

3、心电图监测

高钾血症会引起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如T波高尖、PR间期延长等。对于血钾大于5.5mmol/L或存在心律失常症状的患者,需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该方法能快速识别危及生命的电解质紊乱,但需结合血液检测结果综合判断。

建议患者每1-3个月定期复查电解质,出现肌肉痉挛、心悸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前应遵循医嘱调整饮食和用药,检查后由肾内科医生根据结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必要时通过药物调节或透析治疗维持电解质平衡。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