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来评估肾脏结构和功能,常用的方法包括超声检查、CT扫描、MRI以及核素肾图等。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观察肾脏形态变化及并发症情况。
1、超声检查
超声是诊断慢性肾衰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可观察肾脏大小、皮质厚度及是否存在肾萎缩。慢性肾衰竭患者常出现双肾体积缩小、皮质变薄等表现。此外,超声还能检测肾积水、结石或占位性病变,帮助鉴别梗阻性肾病等病因。多普勒超声还可评估肾血流情况,辅助判断肾功能损伤程度。
2、CT扫描
CT能清晰显示肾脏解剖结构,尤其是增强CT可观察肾脏血流灌注及排泄功能。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CT有助于发现肾钙化、结石、肿瘤或血管病变。低剂量CT可用于评估肾动脉狭窄,而三维重建技术能更直观显示泌尿系统畸形或梗阻部位。但需注意造影剂可能加重肾功能损伤,需严格评估使用指征。
3、MRI检查
MRI通过多序列成像可清晰显示肾实质病变,如肾纤维化或瘢痕形成。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无需造影剂即可评估肾动脉狭窄情况,适用于肾功能严重受损者。磁共振尿路成像(MRU)能无创显示尿路梗阻或结构异常,对儿童或孕妇相对安全。此外,血氧水平依赖成像(BOLD-MRI)可间接反映肾组织缺氧状态。
4、核素肾图
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如99mTc-DTPA)可动态评估肾小球滤过率及分肾功能,量化双侧肾脏的排泄功能差异。此检查对判断慢性肾衰竭的进展阶段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尤其适用于肾功能部分保留的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患者若出现肾功能异常症状,应及时到肾内科就诊,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并结合实验室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进行综合诊断。检查前需告知医生过敏史、肾功能状态及是否妊娠,避免盲目使用造影剂加重肾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