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慢性胃炎患者为何会口苦

贺柯庆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慢性胃炎患者出现口苦可能与胃酸反流、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功能减弱以及药物副作用等多种原因相关。若长期存在口苦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胃酸反流

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受损,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异常或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胃酸反流至食管甚至口腔。胃酸中的酸性物质会刺激口腔黏膜,产生苦涩感,尤其在平躺或饱餐后症状可能加重。

2、胆汁反流

部分患者因幽门功能失调,胆汁从十二指肠反流入胃部,进一步上行至食管。胆汁本身具有苦味,当其接触口腔黏膜时会直接引发口苦,常伴随上腹部灼热感或恶心。

3、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常见病因,该细菌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影响消化功能。感染可能导致胃内环境改变,食物残渣异常发酵产生苦味物质,经反流进入口腔。

4、消化功能减弱

慢性胃炎患者胃动力不足,食物滞留时间延长。未充分消化的食物在胃内发酵,可能产生硫化氢等具有苦味的代谢产物,这些物质通过嗳气或反流扩散至口腔。

5、药物副作用

部分治疗胃炎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抑酸剂可能影响唾液分泌或改变口腔菌群平衡,导致味觉异常。长期服药者可能出现暂时性口苦,通常停药后缓解。

若患者持续存在口苦症状,需进行胃镜、幽门螺杆菌检测等检查。治疗需针对病因,如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选用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三联疗法。日常生活中建议避免油腻及刺激性饮食,进食后不宜立即平卧,保持口腔清洁有助于减轻症状。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