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指数低于18.5属于体重过轻,可能与营养摄入不足、消化吸收障碍或疾病因素有关。一般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摄入、适度运动、排查潜在疾病以及心理干预等方式改善,需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处理。
1、调整饮食结构
建议增加每日总热量摄入,优先选择高营养密度的食物,如全脂乳制品、坚果、牛油果、鸡蛋等。可采取少食多餐方式,在三餐基础上增加2-3次加餐,搭配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肉、豆制品。烹饪时可适当增加健康油脂如橄榄油、亚麻籽油的使用量。
2、补充营养制剂
对于食欲较差或消化吸收不良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粉剂、复合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等。若存在乳糖不耐受或蛋白过敏,可选择水解蛋白配方营养剂。严重营养不良时可能需要静脉输注葡萄糖、氨基酸及脂肪乳剂。
3、适度抗阻运动
每周进行3-4次力量训练,如深蹲、俯卧撑、哑铃弯举等,可刺激肌肉合成。每次训练后及时补充蛋白质(如乳清蛋白粉)和碳水化合物,避免过量有氧运动消耗热量。运动计划需在专业教练指导下循序渐进。
4、排查疾病因素
需就医检查甲状腺功能(排除甲亢)、胃肠镜(排查克罗恩病、乳糜泻)、肿瘤标志物等。若发现甲亢可服用甲巯咪唑,乳糜泻需严格无麸质饮食,肠道吸收不良可配合胰酶制剂。女性需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
5、心理行为干预
针对神经性厌食症患者,需联合心理医生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必要时使用奥氮平等药物改善食欲。焦虑抑郁引起的进食障碍可配合SSRI类抗抑郁药,同时建立规律的进餐习惯。
体重过轻者应避免自行服用不明成分的增重药物,建议每月监测体重变化,增幅控制在0.5-1kg为宜。若伴随乏力、闭经、脱发等症状,需及时就诊内分泌科或营养科。日常注意保持作息规律,避免空腹饮用咖啡或浓茶,必要时可记录饮食日记评估营养摄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