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增高可能与多种疾病或生理因素有关,例如肾功能不全、脱水、尿路梗阻、消化道出血以及高蛋白饮食等。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其水平升高通常提示肾脏排泄功能异常或体内代谢异常。
1、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炎、肾衰竭等肾脏疾病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素无法有效排出体外。患者可能伴随水肿、少尿、血压升高等症状,需通过肾功能检查、肾脏超声等明确诊断,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碳酸氢钠片、肾衰宁胶囊等药物。
2、脱水
严重呕吐、腹泻或大量出汗时,体液丢失会导致肾血流量减少,尿素浓缩性增高。这类情况通常伴随口渴、尿量减少,及时补液后尿素水平可恢复正常,必要时可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注生理盐水。
3、尿路梗阻
肾结石、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可能阻塞输尿管或尿道,导致尿液滞留和尿素重吸收。患者可能出现排尿困难、腰痛等症状,需通过CT或膀胱镜检查确诊,治疗包括体外碎石术、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胶囊)等。
4、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时,血液中的蛋白质在肠道分解会产生大量尿素氮。患者常表现为黑便、呕血,需紧急止血并纠正贫血,治疗药物包括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凝血酶冻干粉等。
5、高蛋白饮食
短期内摄入过多肉类、蛋类等高蛋白食物会增加尿素生成,属于生理性升高。调整饮食结构后指标可自行恢复,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但长期高蛋白饮食可能加重肾脏负担。
若检查发现尿素持续升高,建议完善尿常规、血肌酐、泌尿系统影像学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日常应注意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脱水,并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