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和膀胱炎的主要区别在于感染部位和范围。尿路感染是泌尿系统任何部位发生感染的总称,而膀胱炎特指膀胱黏膜的炎症,属于尿路感染的一种类型。两者在病因、症状及治疗上既有重叠也存在差异。
尿路感染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包括肾盂肾炎,后者包括膀胱炎和尿道炎。膀胱炎多由细菌逆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临床以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刺激征为主要表现,通常不伴明显发热。而尿路感染中的肾盂肾炎属于上尿路感染,除膀胱刺激症状外,往往伴随腰痛、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显著升高。
诊断方面,两者均需进行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膀胱炎患者尿液中白细胞酯酶和亚硝酸盐常呈阳性,尿培养菌落计数≥10^3CFU/ml即可确诊。肾盂肾炎除尿液异常外,血液检查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明显升高,部分患者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排除尿路结构异常。
治疗时,单纯性膀胱炎通常采用3日短程抗菌疗法,常用药物包括磷霉素氨丁三醇、呋喃妥因等。复杂性尿路感染或肾盂肾炎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疗程延长至7-14天,重症患者需静脉给药。日常应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多饮水促进排尿,避免憋尿等不良习惯。若出现血尿、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