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退热止痛药、局部用药、补液治疗以及日常护理等,需根据病情遵医嘱选择。该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具有自限性,但合理用药可缓解症状。
1、抗病毒药物
疱疹性咽峡炎多由柯萨奇病毒等肠道病毒引起,一般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口服溶液、更昔洛韦胶囊、泛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这类药物能抑制病毒DNA复制,但需注意儿童用药需严格参照体重调整剂量。
2、退热止痛药
对于体温超过38.5℃或咽痛明显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解热镇痛药。此类药物可阻断前列腺素合成,但需注意24小时内使用不超过4次,6月龄以下婴儿慎用。
3、局部用药
为缓解咽部疱疹引起的疼痛,可使用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西瓜霜喷剂等中成药局部喷涂。这类药物含薄荷脑等成分,具有局部麻醉和消炎作用,但需避开进食前后30分钟使用。
4、补液治疗
对于因咽痛拒食导致脱水的患者,可口服补液盐Ⅲ或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补液需遵循"丢多少补多少"原则,同时注意电解质平衡监测。
5、日常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用淡盐水漱口;进食温凉流质食物;实施呼吸道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患儿用过的餐具需煮沸消毒,病程通常持续5-7天。
出现高热持续不退、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治疗期间避免强行喂食,注意观察有无手足臀部皮疹等并发症。抗病毒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疗程,不可自行增减药量,特别是更昔洛韦等药物需监测肝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