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一般会导致尿频。膀胱炎是膀胱黏膜的炎症,常由细菌感染引起,炎症刺激会导致膀胱敏感性增高和容量减少,从而引发尿频、尿急、尿痛等典型症状。若未及时治疗,还可能伴随血尿或下腹不适。
1、炎症刺激
膀胱黏膜在炎症状态下会出现充血、水肿,导致膀胱储存尿液的能力下降。此时即使膀胱内仅有少量尿液,也会通过神经反射产生排尿信号,患者可能出现每小时排尿数次的情况,且每次尿量较少。
2、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是膀胱炎最常见的原因,如大肠杆菌等病原体产生的毒素会刺激膀胱壁的神经末梢,引发持续的尿意。患者可能感觉排尿后仍有残余尿未排尽,进而反复产生排尿冲动。
3、并发症影响
长期未控制的膀胱炎可能引起尿道黏膜损伤或上行感染。当炎症波及尿道或引发膀胱颈挛缩时,可能加重排尿异常,导致夜尿增多或尿失禁等表现。部分患者还可能因频繁排尿出现尿道灼热感。
出现尿频症状时建议及时进行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磷霉素氨丁三醇等抗生素治疗,同时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冲刷尿道。治疗期间需避免憋尿,并注意会阴部清洁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