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囊肿可能会导致痛经。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俗称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表现,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卵巢内周期性出血并形成囊肿,可能引发痛经、盆腔疼痛等症状,但具体症状因人而异。
1、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
巧克力囊肿内的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会随着月经周期发生出血,导致囊肿逐渐增大并刺激周围组织。血液在卵巢内积聚形成陈旧性积血,外观类似巧克力样液体,局部压力增高可能引发下腹部或盆腔的持续性钝痛,月经期间疼痛可能加重。
2、炎症反应及粘连
反复出血可能诱发局部炎症反应,释放炎性介质如前列腺素,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痛觉。此外,囊肿破裂或渗出可能导致盆腔组织粘连,使子宫、输卵管等器官活动受限,月经期子宫收缩时牵拉粘连组织,进一步加重痛经。
3、继发性前列腺素分泌增加
异位内膜细胞同样会产生前列腺素,这种物质会增强子宫平滑肌收缩强度。过强的宫缩可能造成子宫缺血缺氧,引发痉挛性疼痛,表现为经期第1-2天出现下腹坠痛、腰骶部酸胀等典型痛经症状。
患者若出现逐渐加重的痛经、性交痛或不孕等症状,建议及时进行妇科超声或MRI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方案需根据年龄、生育需求等制定,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缓释胶囊、地诺孕素片、醋酸亮丙瑞林注射液等,必要时可通过腹腔镜手术剥除囊肿。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经期剧烈运动,定期复查监测囊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