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可能导致关节畸形,但通过及时规范治疗可降低风险。该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反应会逐渐侵蚀关节结构,需根据病情进展判断预后。
1、未经规范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的滑膜炎症若未得到控制,滑膜细胞会异常增生形成血管翳,释放的炎性因子会持续破坏关节软骨和骨质。随着病程延长,关节间隙逐渐狭窄,周围韧带因长期炎症变得松弛,关节稳定性丧失,手指可能出现天鹅颈样畸形、尺侧偏斜等特征性改变,膝关节可能形成屈曲挛缩,这些结构改变通常发生在发病5-10年后。
2、早期规范干预
确诊后使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等传统抗风湿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减缓滑膜增生速度。生物制剂如依那西普注射液能靶向抑制肿瘤坏死因子,阻止关节侵蚀进程。研究表明发病3个月内开始强化治疗的患者,5年致畸率可从60%降至15%左右。
患者确诊后应尽早在风湿免疫科医师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定期进行关节超声或MRI监测滑膜活性。治疗期间需注意关节保暖,使用辅助支具减轻承重关节压力,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维持功能。通过规范管理和定期复诊,多数患者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