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可能会引起高血压。这种情况通常与肾脏功能受损后引发的水钠潴留、肾素分泌异常等因素有关,临床上称为肾性高血压。
1、水钠潴留
肾炎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会导致体内多余的液体和钠离子无法正常排出。这种情况可能使血容量增加,血管壁承受的压力增大,从而引起血压升高。患者可能同时出现眼睑浮肿、下肢水肿等症状,监测24小时尿量常低于800ml。
2、肾素分泌增加
肾脏缺血时会刺激球旁细胞分泌大量肾素,这种物质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紧张素Ⅱ可引起全身小动脉收缩,醛固酮则促进钠重吸收,双重作用导致血压上升。此类高血压多表现为舒张压显著升高,可能伴随头痛、视物模糊等靶器官损害症状。
3、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部分慢性肾炎患者因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异常,可能出现血红蛋白浓度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会加大血流阻力,可能进一步推高血压水平。这类患者常伴有面色潮红、头晕等表现,血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计数超过5.5×10^12/L。
存在高血压的肾炎患者应及时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检测及肾动脉超声等检查。日常需严格限制食盐摄入量,建议每日不超过3g,同时避免熬夜和剧烈运动。血压控制目标通常设定在130/80mmHg以下,具体治疗方案需在肾内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不可自行调整降压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