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发热可以通过日常护理、物理降温、药物退热等方法进行干预,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发热是身体对抗感染的自然反应,若体温未超过38.5℃且精神状态良好,通常无需立即用药。
1、日常护理
保证患儿多饮用温水或稀释果汁,维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室温建议控制在24-26℃。适当减少衣物包裹,避免过度捂热影响散热。若伴有鼻塞症状,可用生理性海盐水喷雾清洁鼻腔。
2、物理降温
体温处于38.5℃以下时,可用32-34℃的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每次擦拭时间不超过20分钟。避免使用酒精擦拭或冰袋冷敷,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寒战。
3、药物退热
当体温超过38.5℃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两次用药需间隔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需严格按照体重计算剂量,避免超量服用。
4、合并感染治疗
若伴随细菌性扁桃体炎或中耳炎,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此类药物需完成规定疗程,不可自行停药。
5、中药使用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中成药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与西药退热剂叠加服用。不推荐使用成分不明的中药汤剂,以免加重肝肾负担。
患儿发热期间需密切观察精神状态、饮水量和排尿情况。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抽搐、意识模糊或皮疹,应立即就医。需注意退热药物不能预防热性惊厥,也不能缩短病程,仅用于缓解不适症状。不同成分退热药不可交替使用,用药后30分钟需复测体温并记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