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患者的康复训练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心功能状态及医生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通常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呼吸训练、心理干预和日常活动训练等,需循序渐进并密切监测身体反应。
1、有氧运动
建议选择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低强度有氧运动,运动时心率控制在最大预估心率(220-年龄)的50%-70%。初始阶段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周3次,逐步增加至30-45分钟。运动前后需进行5-10分钟的热身和放松,避免清晨低温时段运动,冠心病患者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
2、抗阻训练
病情稳定者可进行弹力带、小哑铃等抗阻训练,重点锻炼上肢和核心肌群。每组动作重复8-12次,每次训练包含2-3组,组间休息90秒,每周2-3次。训练时应保持正常呼吸节奏,避免瓦氏动作(屏气用力),心肌梗死术后患者需待伤口愈合后再开始。
3、呼吸训练
腹式呼吸训练每日2次,每次10分钟,采用鼻吸口呼方式,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收缩腹肌。可结合缩唇呼吸法,延长呼气时间至吸气的2倍。心衰患者可采用45度半卧位训练,伴有肺水肿者需先控制液体潴留。
4、心理干预
每周进行1-2次认知行为治疗,学习应激管理技巧。参加心脏康复小组活动,通过团体支持减轻焦虑抑郁。必要时在心理医生指导下使用舍曲林等抗抑郁药物,避免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
5、日常活动训练
从洗漱、穿衣等基础生活活动开始,逐步增加购物、烹饪等家务能力训练。训练时采用节力原则,如坐位完成剃须、分段完成拖地等。心功能Ⅲ级患者需在监护下进行,避免提重物超过5公斤。
康复训练期间应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训练后疲劳感应在1小时内缓解。建议佩戴动态心电图监测设备,定期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合并糖尿病者需防范低血糖,肾功能不全者注意控制出汗量。任何训练中出现胸痛持续超过5分钟、气促加重或晕厥前兆,应立即终止活动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