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疾病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常见的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血栓栓塞以及心源性休克等。这些并发症可能因心脏病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需及时干预以避免病情恶化。
1、心力衰竭
心脏疾病可能导致心肌收缩或舒张功能受损,使心脏无法有效泵血。长期高血压、冠心病等可逐渐引起心脏负荷过重,最终导致全身器官供血不足,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地高辛片、呋塞米片、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
2、心律失常
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可能引发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房颤等,严重时可能导致猝死。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等因素均可诱发。临床常用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普罗帕酮片等药物调节心律,必要时需植入起搏器。
3、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会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表现为剧烈胸痛、大汗淋漓,可能并发心脏破裂或室壁瘤。紧急治疗需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并尽快进行介入手术开通血管。
4、血栓栓塞
房颤或心肌损伤易形成心腔内血栓,脱落后可能引发脑栓塞、肺栓塞等。抗凝治疗是关键,常用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达比加群酯胶囊等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同时需监测凝血功能。
5、心源性休克
严重心功能衰竭时心脏排血量急剧下降,导致血压显著降低、器官灌注不足,病死率极高。需使用多巴胺注射液、肾上腺素注射液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必要时需进行机械辅助支持治疗。
心脏疾病患者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严格遵医嘱用药。日常需控制血压、血糖,避免过度劳累。若出现胸闷加重、晕厥或持续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