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科检查通常包括视力检查、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血管造影以及眼压测量等,具体需根据病情选择。早期筛查和定期监测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
1、视力检查
视力检查是评估糖尿病患者视功能的基础项目,通过标准视力表检测患者的裸眼或矫正视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引起黄斑水肿或玻璃体积血,导致视力下降。定期监测视力变化可帮助判断病情进展,但视力正常不能完全排除视网膜病变,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评估。
2、眼底检查
散瞳后使用检眼镜或眼底相机观察视网膜血管、出血、渗出及新生血管等病变特征。此检查能直接发现微动脉瘤、视网膜内出血等早期改变,是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金标准。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散瞳眼底检查。
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通过非接触式扫描获取视网膜横断面高清图像,可精确测量视网膜厚度,检测黄斑水肿及其严重程度。该检查对评估黄斑区病变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发现肉眼难以观察的细微结构改变,常用于指导抗VEGF药物注射治疗。
4、荧光素血管造影
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后采用特殊相机记录视网膜血管动态显影,可清晰显示血管渗漏、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位置。该检查对判断缺血程度和制定激光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但因属于有创检查,多用于疑难病例或术前评估。
5、眼压测量
通过非接触眼压计或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内压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可能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导致眼压升高。定期监测眼压有助于早期发现此类并发症,尤其针对出现虹膜红变的患者需加强监测。
糖尿病患者确诊后应每6-12个月进行系统眼科检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缩短至每3个月复查。出现视物变形、眼前黑影增多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检查后需遵医嘱调整血糖控制方案并配合必要的光学或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