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初期出现持续低热时,通常需进行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预防机会性感染以及定期随访等综合处理。具体方案需根据个体情况由医生制定。
1、一般治疗
患者需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日常可适当增加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的摄入,如鸡蛋、鱼肉和新鲜果蔬,帮助维持机体营养状态。同时需注意补充水分,防止体温过高引起脱水。
2、对症治疗
针对低热症状可采取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袋冷敷等。若体温超过38.5℃或伴有明显不适,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退热药物,但需注意避免长期大量使用以防肝损伤。
3、抗病毒治疗
确诊HIV感染后应尽早开始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常用方案包括替诺福韦联合拉米夫定,配合依非韦伦等药物进行联合用药。该治疗需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
4、预防机会性感染
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需预防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等机会性感染。医生可能会开具复方磺胺甲噁唑片进行预防性用药,同时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等免疫保护措施。
5、定期随访
治疗期间需每3个月复查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通过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测评估治疗效果和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艾滋病患者出现发热症状时需特别注意,切忌自行使用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强行退热。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漏服或擅自停药导致病毒耐药。日常需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同时做好体温监测和症状记录,出现高热不退或伴随皮疹等情况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