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会导致月经不规律,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月经异常通常与异位病灶引发的卵巢功能异常、子宫腺肌症或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1、卵巢功能异常
子宫内膜异位症常伴随卵巢巧克力囊肿,这类囊肿会影响卵泡的正常发育和排卵过程。当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节律被打乱时,可能导致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或排卵期出血等症状,部分患者月经周期可能从28天变为25天甚至更短。
2、子宫腺肌症
约15%-3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会合并子宫腺肌症。异位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后,会引起子宫均匀性增大和肌层收缩异常,导致月经量明显增多、经期延长至7-10天,严重者可能出现月经前后点滴出血,造成月经周期紊乱的假象。
3、内分泌紊乱
异位病灶产生的炎性因子可能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导致黄体功能不全、卵泡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等内分泌问题。这类激素失衡不仅会引起月经推迟或提前,还可能伴随经前乳房胀痛、情绪波动等经前期综合征表现。
建议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定期进行妇科超声和性激素六项检查,若出现持续3个月以上的月经周期紊乱,需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其他疾病。治疗方面可通过口服避孕药调节周期,或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改善症状,具体方案需由妇科医生根据病灶位置和生育需求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