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肌症可能导致贫血,但具体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判断。该疾病引起的月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是贫血的常见诱因,若长期失血未纠正,可能发展为缺铁性贫血。
1、月经量过多
腺肌症患者的子宫肌层存在异位内膜组织,这些组织会随月经周期发生出血,但无法正常排出体外,导致子宫收缩异常。这种病理改变可使月经量较正常增加2-3倍,单次月经失血量超过80ml即可能引发贫血。
2、慢性失血
异位内膜病灶导致子宫体积增大,内膜表面积增加约40%-60%。持续性的经期延长(超过7天)会使血红蛋白以每周1-2g/dL的速度下降,部分患者月经期血红蛋白可下降至90g/L以下,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症状。
3、铁吸收障碍
长期失血导致铁元素大量流失,每日铁丢失量可达4mg(正常为1mg)。机体铁储备耗尽后,骨髓造血原料不足,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常低于80fL,血清铁蛋白水平多低于15ng/mL,符合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标准。
建议腺肌症患者定期监测血常规和铁代谢指标,月经期间注意补充富含铁元素的食物。若血红蛋白持续低于110g/L,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屈螺酮炔雌醇片、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等药物控制出血,必要时需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或病灶切除术。确诊贫血者需规范补充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铁剂,治疗周期通常为3-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