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不规律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干预、药物治疗、中医调理以及必要时的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常见调理方式包括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激素调节、中药调理等,具体需结合个体情况选择。
1、调整生活方式
长期熬夜或精神压力过大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导致内分泌紊乱。建议保持每天7-9小时睡眠,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维持体重在BMI18.5-23.9的健康范围。
2、饮食干预
缺乏铁元素可能加重月经紊乱,可适量增加牛肉、猪肝、菠菜等富铁食物摄入。建议每日摄取300-500g新鲜蔬菜,200-350g水果,同时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临床研究显示,Omega-3脂肪酸对改善月经周期有积极作用,可通过三文鱼、核桃等食物补充。
3、药物治疗
对于黄体功能不足者,可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孕激素制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选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周期,用药周期通常需要3-6个月。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的月经失调需配合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治疗。
4、中医调理
中医辨证分型中,气血两虚型常用八珍汤加减,肝郁气滞型多用逍遥散化裁。艾灸关元、三阴交等穴位每周2-3次,每次15-20分钟,可改善子宫血液循环。建议在正规中医院进行体质辨识后制定个性化方案。
5、手术治疗
宫腔粘连导致的月经量少需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预防再粘连。对于直径超过5cm的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息肉,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是常用治疗方式,术后配合GnRH-a类药物可预防复发。
月经周期异常持续3个月以上建议及时就诊,需完善性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盆腔超声等检查。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服用激素类药物不可擅自停药。日常可记录基础体温和月经周期,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